Home >> Blog >>  網際網路 WWW

網際網路 WWW

什麼是網際網路(WWW、W3)?

網際網路——也稱為全球網路、WWW 或 W3——是指用戶可以通過網路在其本地電腦和其他設備上訪問的所有公共網站或頁面。這些頁面和文案通過用戶點擊以獲取訊息的超連結相互連接。這些訊息可以是不同的格式,包括文本、圖像、音頻和影片。

網際網路一詞不是網路的代名詞。相反,網際網路是網路的一部分。

網際網路如何運作

網際網路為僅用了三年時間就改變了世界的網路革命鋪平了道路,它由多個組件組成,使用戶能夠訪問網路上的各種資源、文案和網頁。因此,網際網路就像一本龐大的電子書,其頁面存儲或託管在全球不同的伺服器上。

這些頁面是網際網路的主要組成部分或構建塊,並通過超連結來連結,超連結提供從超文本或超媒體文案中的一個特定位置到該文案中的另一個位置或不同位置的訪問。超連結是網際網路的另一個定義概念,它提供了作為互連文案集合的身份。

超文本是一種支持網絡通信的即時訊息交叉引用方法。超文本可以很容易地將一個網頁上的內容連結到另一個網頁或站點上的內容。超文本和 HTTP 使人們能夠訪問 WWW 上數百萬個活躍的網站,同時SEO也是依照連結的方式在增強Google排名。

超文本傳輸協議 ( HTTP ) 是 WWW 的另一個關鍵組件。它使用戶能夠通過標準化網路伺服器和客戶端之間的通信和數據傳輸來訪問網頁。

網際網路 (WWW)

大多數 Web 文案和頁面都是使用超文本標記語言 ( HTML ) 創建的,這是一種基於文本的方式來描述 HTML 文件中內容的結構。HTML 使用元素或標籤來描述網頁的結構,並通過網絡瀏覽器顯示這些網頁的內容。

為了訪問這些頁面之一,用戶和他們的客戶端機器通過瀏覽器向 Web 伺服器提供一個通用標識符。該標識符可以是統一資源定位符 ( URL ) 或統一資源標識符 ( URI ),並且對於每個網頁都是唯一的。屬於 URL 的網頁集合稱為網站。例如,www.keywordseo.com.tw是一個網站,而https://www.keywordseo.com.tw/blog/world-wide-web/是一個網頁。

瀏覽器接受用戶提供的 URL 或 URI 並將其傳送到 Web 伺服器。伺服器然後檢索與該 URL 或 URI 關聯的網頁,並將其呈現給用戶在其客戶端電腦的瀏覽器窗口中。

網際網路 (WWW)

網際網路的歷史

英國物理學家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網際網路。自 1989 年以來,Berners-Lee與總部位於日內瓦的CERN(歐洲核研究組織)的同事們一直在研究這一概念。他們的目標是結合現有技術和數據網絡,為全球通信創建一個用戶友好的系統和訊息共享。當時,他們開始在第一台 WWW 伺服器上工作,他們稱之為httpd。他們還冠以第一個客戶端WWW。

最初,WWW 是在 NextStep 環境中運行的所見即所得 ( WYSIWYG ) 超文本瀏覽器/編輯器。1990 年,Berners-Lee 在 CERN 展示了第一台 Web 伺服器和瀏覽器,以解釋他對網際網路的想法。1991 年,當同時開發超文本的伯納斯-李在 alt.hypertext 新聞組上宣布他的創作時,網絡進入了公眾視野。同時,他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址為http://info.cern.ch/hypertext/WWW/TheProject.html的網頁。

該頁面截至 2022 年仍可運行,包括有關 WWW 項目和 Web 伺服器的訊息和連結。1993 年,CERN 在免版稅的基礎上公開了 W3 技術。

Web 瀏覽器的演變和網際網路的發展

Berners-Lee 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文本的 Web 瀏覽器,該瀏覽器於 1992 年初發布。然而,在 1993 年發布了更加用戶友好的 Mosaic 瀏覽器之後,才開始迅速接受和採用 WWW。Mosaic 提供了一個點擊式圖形界面,人們已經在個人電腦中使用了幾年。這種熟悉程度增加了公眾對 WWW 的興趣,並導致其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

企業家和軟體工程師 Marc Andreessen 等人在美國開發了 Mosaic。他們還開發了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該瀏覽器在 1994 年迅速成為主流瀏覽器,直到 1995 年被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取代。IE 在網絡瀏覽器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直到受到Mozilla Firefox(2004 年發布)等瀏覽器的挑戰,以及Google瀏覽器——2008年發布。2015 年,微軟停止使用 IE,並用Microsoft Edge瀏覽器取而代之。

網際網路 (WWW)

在發明了 Web 之後,Tim Berners-Lee 還創立了網際網路聯盟 ( W3C ),這是一個旨在通過規範和參考軟體實現 Web 標準化的非營利性國際聯盟。

網際網路與網路

網絡經常與網路混淆,即使它們不同。雖然兩者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聯繫,但網絡只是構建在網路之上的眾多應用程序之一,網路是一個由多個較小網絡組成的龐大的全球網絡。網路結合了支持基礎設施和其他技術,將網絡、網站和用戶相互連接起來。相比之下,Web 是一種通信模型或平台,可以通過 HTTP 在 Internet 上檢索或交換訊息。通過 WWW,用戶可以通過一系列 HTTP 連結訪問 Internet 上的網頁。要檢索和查看這些頁面,用戶需要使用電腦上安裝的瀏覽器,例如 Microsoft Edge、Google Chrome 或 Mozilla Firefox。

網路和網絡都在客戶端-伺服器模型中運行。伺服器是一個程序,它接受來自網絡上其他電腦(稱為客戶端)的請求以存儲和傳輸文案。當用戶請求文案時,客戶端從伺服器請求文案,然後將它們顯示在用戶的屏幕上。

世界上第一台網絡伺服器於 1991 年在美國上線 到年底,全球只有 10 台網絡伺服器。兩年後,有 500 台可運行的 Web 伺服器;到 2016 年,Web 伺服器的數量已增長到超過 1 億台。

自從 CERN 的第一個 Web 瀏覽器發布以來,WWW 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網站和用戶生態系統。截至 2022 年,大約有 50 億人(佔世界人口的 63%)使用網絡,據信該網絡包含大約 18.8 億個網站。

網際網路 (WWW)

與 Web 1.0 和 2.0 相比,Web 3.0 會是什麼樣子?

網際網路不斷發展。伯納斯-李最初於 1989 年定義的第一代網際網路 Web 1.0 沒有影片內容,並且頁面格式類似於打印頁面。Web 1.0 主要是靜態的,專注於提供訊息。

大約在 21世紀初,Web 2.0 迎來了一個比其前身更具交互性和動態性的新時代,並專注於用戶協作、通用網絡連接和通信渠道。隨著智能手機、移動網路接入和社交網絡推動 Web 2.0 的發展,提高在線交互性和實用性的應用程序(例如 Airbnb、TikTok、Twitter 和 Uber)變得越來越流行。

Web 3.0的崇高目標是創建更加智能、互聯和開放的網站,但仍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完全定義。與包含需要用戶生成內容的應用程式和網站的 Web 2.0 不同,Web 3.0 有望完全去中心化;這將內容創作置於創作者而非平台所有者手中。

網際網路 (WWW)

包括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內的更智能、更自主的技術有望定義 Web 3.0。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數字貨幣可用於支付交易費用。隨著區塊鍊等點對點技術和安全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Web 3.0 有望獲得動力。